海外生存之惑:中国背景,中国人 特约专栏

人常说,出国才知道爱国,有多少人是出国后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珍贵?

3年前,当苏来英国留学的时候,她特意避开了选修亚洲方面的课程,而选择了和欧洲有关的科目。出国留学,不就是为了了解他国的文化精华么?

3年后,当她再度攻读另一个学位,有趣的是,在做研究,写论文的时候,她总是联系到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

人们常说,出国才知道爱国,有多少人是出国后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珍贵呢?

西方热度

早年苏在英国读研的时候,总是看不起那些一写论文就就拿中国说事的人。媒体市场调查?找个国内某地方电视台做调查访问,写的都是官媒体制下那些程序化的事。电影分析?挖掘一下第五代导演,找点代表作来分析,张艺谋云云,耳熟能详,驾轻就熟,稍加翻译,就可以通过老师考核——现在想来,苏觉得自己妄自尊大而浅薄。其实在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的大背景之下,一点一滴,一章一篇,都把真实的发生在中国的景象传输到国外,供人参阅。谈不上谁取巧谁勤力,谁更聪明谁更高等。

当年的苏逆水行之,特意去修了和欧盟有关的课程,虽然碰得头破血流,但也算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总算顺利毕业,万事大吉。

而这几年她在英国倒的确开了不少眼界,发掘了老牌帝国一些优秀的文化精髓,也时不时和国内的朋友分享。与此同时,机缘巧合般,她也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愈发发现它们的珍贵,以及自己暴露出的浅薄无知。

有不少人和如苏一样,人在他乡后,才开始重新喜欢那些几乎被遗忘的文化传承?书法,古诗词,太极,佛理,等等。因为在海外,似乎才开始格外怀念自己族群里的文化,重新开始梳理,再度发现其珍贵,如温润的玉,越拂越亮。

文化回归

博士即将毕业的江在英国练习太极多年。一开始他担心活泼好动的他,是否能适应太极缓慢的节奏,不如健身房里火热的练一段过瘾。练习太极半年后,他逐渐把它纳为自己的常规运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而是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的智慧,让他着迷。而这智慧,和舒缓柔软的运动节奏,都令他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在他乡生活困窘时获得不少内心的平静。

20多岁的玥,高中便来到英国读书,爱钻研爱思考,小小年纪,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来不停的阅读,听课,很希望把佛理中深厚的哲学探究个大概,也因此,她常常会抛出许多过人见解,让朋友赞叹。

我认识的一位资深媒体人,每日在微博上发唐诗,力争每天温习一首唐诗,迄今已经800余首。不仅他自己,我们这些粉丝,也借此能重新学习一些,算是福利。

中西结合

无独有偶,研修欧美文学的筱,开始痴迷的读中文古籍,尤其是古代诗词。儿时囫囵吞枣学习的东西,并未完全懂得和领会。如今重温,文中意境妙不可言,她把西方文学浏览了一圈之后才开始慢慢真正学习领悟中文的博大精深。当然,中西结合的背景,让她在研究和阅读上有了更深的领悟力。有趣的是,方块字和书法在她眼里也因此变得格外有吸引力了。她开始闲暇习字,既修生养性,又算是再学习。

苏再次进入校园,选读了自己喜欢的学科。有了第一次读研的经历,这次顺手多了。更重要的是,她想利用这次学习机会,潜心挖掘下自己本国文化里的精华。仿佛是一次回炉,既是给自己补课,又是班里同学和老师迫切想了解的课题,让她动力十足,信心十足。

在一个饭桌上,一位英国资深出版人的话曾经让我们这些中国青年深感触动。老人在出版业干了几十年,一手打造了很多经典中文书在海外的畅销出版,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情结。他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Forget about the western market,if you are a Chinese, go back Chinese, be a Chinese, sell Chinese. Thats your character and strength. (忘记所谓的西方市场,如果你是中国人,回归中国人,展示中国文化,那才是你的个性标签和特长。)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