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更容易影响女儿的择偶观?有个行为恶劣的爸,还不如没有爸啊

父母的表现会影响孩子对家庭的态度,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即便成年了身上也总是留着原生家庭的印记。
成长于幸福家庭的孩子似乎总是要比童年不幸的人,更加乐观、自信,对生活更有期待和希望。
 
但是,什么才是“幸福家庭”呢?
一定要是爸爸妈妈都在的完整家庭,才能算得上是幸福吗?
父母们的存在,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塑造了儿女的性格的呢?
关于这些细节问题,随着心理学家的研究逐渐积累了一些更为具体的结论。
最近发表在权威杂志《发展心理学》上的一个研究显示,
相比于缺席,父亲恶劣的行为对女儿今后的婚恋观影响更大:
会让女儿对异性的期望降低,最终影响到她们的性行为,更容易陷入各种短暂的性关系中。
 
这个结论让很多人都很惊讶,因为照此推论,对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来说,想要在成年之后对家庭婚姻保持乐观和积极,有良好的判别能力,有一个行为恶劣的爸爸还不如没有爸爸….
 
 
这个研究,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Danielle DelPriore教授主导完成的。
他们招募了233对亲姐妹参与调查
她们的年龄都在18-36岁之间;
姐姐至少比妹妹大4岁
她们的父母都在妹妹14岁之前离婚或者分居;
在这样的条件限定下,最终平均算下来,姐姐与父亲在一起要比妹妹与父亲一起平均多生活5到6年
这种设计有助于研究人员尽可能地对比“有问题的父亲“和“缺席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人员们假设,因为拥有同样的父亲和家庭环境,所以尽管和父亲相处的时间长短有差别,但每一对姐妹对男性和性行为的态度,应该是类似的。
 
 
所有的姐妹们都参与了童年与父亲关系的评估,包括觉得父亲是否温暖,是否太过严厉是否经常陪伴自己参与日常活动等。当然也包含了一些常规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行为问题的标准:比如是否有吸毒酗酒问题,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是否会使用暴力等等。
之后,研究人员还记录了所有姐妹们过去一年的性伴侣数量,以及她们对今后交往对象数量的估计或期待。
 
最终研究分析显示,感受过更多父亲恶劣行为的女孩,对男性伴侣的期望(Expectation)更低,同时也容易陷入更多短暂的恋爱、性关系中。
也就是说,比起自己的亲妹妹,那些和父亲多生活了5/6年的姐姐们,虽然生活在“完整”家庭中的时间更长,但也因此感受了更多父亲恶劣的行为,从而对自己今后的婚恋关系态度更加消极,对男性的要求更低。她们可能相比妹妹会有更多的性伴侣。
而相比姐姐,和父亲相处时间更少的妹妹们,受到父亲恶劣行为的影响更小,对男性的期望值会更高,更不容易陷入短暂的恋爱关系中。
 
 
同时,研究人员们也收集了女儿们关于母亲行为的评分,但结果显示,母亲的行为和女儿们对男性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联系。
所以,研究人员最终总结,父亲在家中的表现父亲是否在家对女儿性行为、婚恋态度的影响更大。
换句更加通俗的话来说:有一个糟糕的爸爸比没有爸爸更容易让女儿在择偶方面持有消极态度
这一结论发布后,在网上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且不说择偶问题如何,单就父亲曾经对待自己的态度,到现在依然让自己有心理阴影。
 
大部分时候我爸都是缺席的,他从不对我笑,无论我说了多么有趣的话,做了什么事情,他都不笑。他曾经告诉我,不希望我满足于即时性的快乐。
我当时才12岁啊。说真的,他可能就喜欢那种伤害别人感情的感觉吧。
比起开开心心享受在一起的时光,“要给你上一堂人生的课”对他来说显然更重要。这不能说不伤人。
不过我从那以后(父母离婚)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我很高兴。
我妈很棒,她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真的很优秀。”
 
 
我父亲很凶,也经常缺席。他确实曾经陪伴过我一段时间(还是我妈强迫的),但我觉得他当时心并不和我在一起。当他觉得得教育我们的时候,总是在口头上辱骂,或者用恐吓的方式让我们‘守规矩’
我经常害怕他会打我(虽然他从来没有打过,但他总是大声喊叫,并在我们脸面前用力地拍手)。虽然他不是真的打我们,但我当时以为他也有可能会使用暴力。我爱我的父亲,大多数时候我也能确定他是爱我的,但我很害怕他,总是在疑惑为什么我就不能足够优秀到不惹他生气。
 
我的妈妈很温暖很有爱心,她总是很享受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是在忍耐。明眼人都能看出她的确把我们当成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当然必要的时候她也会教训我们(父母分居后她是唯一的家长了),但我从未质疑她对我的爱,我也从未对妈妈感到过害怕
这就是他们对我而言最大的区别:最终是否会感到恐惧。”
 
 
 
当我六岁的时候,我父亲告诉我,莫扎特五岁就写了小星星,你的生活有什么成就呢?
他在我整个童年时代一直重复这样的话,这让我非常难受,更别说这里的各位提到的各种身体上的虐待了。
他还从我14岁开始就时不时地和我说他想自杀的事情,我当时真的对这样的事情毫无心理准备。
我最近搬家到北卡了,但我姑姑还是会跟我‘跟进’我爸各种想要自杀的念头。
 
至于说他总是缺席这件事首先,他似乎从不关心我的事情,比如我的朋友和生活等,他只关心我的成绩,而我在这方面不行,小学和中学都有学习障碍(到了大学反而愉快了很多)。
更难受的是,他曾经和一个会打我他还说,“她不就在你两岁的时候打了你一下么!”),还会精神虐待我(太多太多例子都被他一一否认)的女人在一起十多年,他为了能继续维持和那个糟糕女人的糟糕感情全然不顾自己孩子的健康安全,为此我永远不会原谅他。”
 
 
不过,除了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还有很多人是在反省:
反省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父亲,反省自己的丈夫对儿女们是否尽到责任。
有人列出了一个来自2008年的心理学研究衡量父亲不端行为的表格,大家可以对照参考一下。
 
 
当然,就算避免以上问题,也不能代表就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
对孩子情绪上的冷漠、不关心,言语上的打击,也是常见的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父亲特质。
所以,父亲们的反省也应该包括日常和子女相处时的态度和方式方面:
一个温暖积极的父亲,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需要,比如帮助孩子的学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学校活动;用温和的方式与之交流,常常对孩子微笑,鼓励和夸奖孩子等。
同时应避免变成一个过于苛刻、压迫性的父亲,比如辱骂孩子,羞辱打击孩子,让孩子对自己感到恐惧,甚至推攘、暴力对待孩子。
 
 
上述这个实验和自测表格,除了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家庭观、性格的成因,
也能给部分家庭父母一个提示: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糟糕的父亲比一个不常见到的父亲,负面影响更大。
所以,在无法改变父亲的情况下维持家庭形式上的完整,不如趁早让孩子远离伤害…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从童年的幸福中汲取能量,以此来面对成年世界的种种艰辛困难。
而不幸的人,则可能需要在成年之后花费更多的经历,治愈童年的创伤。
了解这些心理学上的道理,或许并不能帮助彻底消除童年时代父亲母亲留给我们的心理创伤,但却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从而在今后渐渐治愈自己。
同时,对于已经成为父母或将会成为父母的人来说,也能避免将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创伤再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下一代。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