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卑微讨好,有人渴望控制…爱情里的样子,其实和童年息息相关

 

随着心理学在大众文化中的传播,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我们面对不同的情景的第一反应,我们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的行为模式,包括我们在爱情里的样子,其实都和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美国心理学家Milan,从这个角度出发,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后,总结了五种和原生家庭相关的恋爱人格:

有的人自信大方,有的人卑微敏感,有的人习惯逃避…

看完后,你或许会觉得其中某一种、甚至某几种,描述的正是自己…

微信截图_20191007152518

 

【讨好者】

讨好者,其实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有讨好型人格的人。

他们的父母往往对孩子保护过度、易怒、喜欢批评人。

有的时候,这些情绪也不完全是针对孩子,而是针对彼此。

那些喜欢埋怨对方、吵架的父母,也属于这一类。

微信截图_20191007153923
被这样的父母养大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很乖巧,习惯想方设法让父母开心,避免激起父母的负面情绪。

相比于向父母撒娇、寻找安慰,孩子会更加习惯于做好事、讨好父母、让父母满意。

微信截图_20191007154059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争执会非常敏感和抗拒。

面对冲突,他们会选择让步、道歉、妥协,以求及时结束冲突。

同时,因为潜意识里想要尽量减少冲突的可能性,他们很难开口拒绝别人。

宁愿撒谎、违背自己的意愿,也不愿意和别人产生冲突,让别人不高兴。

微信截图_20191007154342
在感情里,他们往往很会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情绪,尽可能地让对方开心。

但是,一旦讨好者觉得自己让对方失望了,就会感到非常焦虑,(即便对方可能并没有真的这样想)。

一旦心里认定了“我在对方眼里不够好”,他们可能会直接选择放弃、分手、迅速逃离这段感情。

微信截图_20191007155421
因此,讨好者在感情里,往往会显得比较卑微,想要让对方对每件事都满意,但这是不现实的。

相比于关注自己在感情里的真实想法,他们会更加关注对方的需求和欲望。

对于这样讨好型人格而言,想要拥有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

可能得先学会对自己诚实,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敢于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对方期望的样子去生活。

微信截图_20191007155733

 

【受害者】

受害者一般是指在混乱家庭中长大的人,比如父母酗酒、有恶习、动不动发脾气。

为了避免在这样的家庭中受到伤害,他们往往会刻意忽略自己的感受。

为了避免受到父母怒气的牵连,他们学会了变得安静、沉默、让自己不起眼。

微信截图_20191007162915

 

另外,因为现实的生活对年幼的他们来说,可能过于艰难。

他们习惯了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另一个世界,从中寻找安全感。

微信截图_20191007163048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在恋爱中往往会忽略自己的自尊心。

因为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们找到的对象,往往也会和他们曾经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有相似之处。

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困难的情况,他们会选择随遇而安、甚至随波逐流,降低自己的期待,接受感情中的混乱和缺陷。

微信截图_20191007163237
因为从小是在焦虑之中长大的,他们习惯了这种混乱。

有时候感情非常平静了,他们反而会觉得不安,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种平静往往是下一次冲突来临的前兆…

微信截图_20191007163608
对于这样受害者人格而言,要建立一段健康的感情,

可能需要学着更自爱一点,遇到不对的人、不对的感情时,敢于站出来反抗,说出自己的不满,甚至结束不合适的感情。

微信截图_20191007163621

【控制者】

拥有这种控制型人格的人,童年往往缺乏父母的照料、保护。

比如,小时候摔伤了、受委屈了,父母也不重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长此以往,他们就学会了自己保护自己、自己安慰自己,变坚强一点。

微信截图_20191007163806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强的控制欲:

他们想要控制住自己生活里的一切,避免让自己处于柔弱、容易受伤的境地,避免再次体验童年时候委屈、不安、无助。

微信截图_20191007163826
在感情里,控制者会变得比较强势,想要控制住局面,避免自己感受恐惧、不安、羞辱、无助。

他们不会意识到,愤怒的另一面其实是脆弱。

他们喜欢用生气作为一种工具,来让自己显得强势。

微信截图_20191007164334

他们往往会比较固执,不喜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以此来避免自己变得脆弱、无助。

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求助别人,不甘示弱,甚至可能会有一点强迫症。

一旦事情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他们就容易变得愤怒。

微信截图_20191007164636
对于控制者而言,如果想要维持一段稳定健康的感情,

要学会豁达一点、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就“随它去”,更信任对方一点,最重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摇摆者】

摇摆者往往有一对非常忙碌的父母。

比如经常出差、将事业看得比家庭更加重要的爸爸妈妈们。

他们从父母的生活态度中懂得,自己的需求对父母而言并不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他们和父母之间建立情感的过程,也是不连贯的。

微信截图_20191007171643

这样的孩子,一方面特别恐惧被抛弃、害怕父母离开。

但另一方面,当他们的父母真正腾出时间、掉转头来关注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会不知所措,甚至生气、拒绝父母的关心。

微信截图_20191007171753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特别渴望维持一段连续、长久的感情,因为这是他们童年时代最缺乏的。

所以,在遇到新的人时,在恋爱的初期,他们往往会对感情有很强的期待:

希望这份感情能完美、能天长地久、能白头偕老。

微信截图_20191007171916

但是,一旦这份感情出现了问题,过于理想化的他们,会变得对整段感情都非常失望,开始排斥对方。

“如果不能一生一世,那从一开始就不用在一起了”

微信截图_20191007172047

另外,摇摆者们一旦觉得自己被对方误解了、被忽略了,就会变得格外地多愁善感:

表面上可能波澜不惊,内心却充满了挣扎和伤感的情绪。

过度解读对方的一举一动,总觉得对方对自己感到不满或者将要抛弃自己。

微信截图_20191007172457

对于摇摆者而言,要建立一段健康的感情,最需要的是维持平和的心态:

不要在感情一开始,就要求对方发誓许诺、一定要天长地久。

在给出诺言或要求诺言之前,先多多了解对方。

对感情过高的期待、天长地久的执念,最后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微信截图_20191007153353

【回避者】

回避者往往成长于一个感情较为淡漠的家庭,父母可能从小就会和他们强调,要自力更生,要独立。

微信截图_20191007172820

这一点和控制者们有点像: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怜和安慰后,他们只能自己消化焦虑的情绪。

微信截图_20191007172835

但和控制者们不同的是:

他们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拒绝社交。

喜欢用逻辑思考来代替感性思维,避免自己变得情绪化。

因为没有感受过如何表达情绪,又或者是接收他人的情绪。

所以,在恋爱里,逃避者们面对恋人展现出强烈的情绪时,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变得不知所措。

微信截图_20191007175912
对于这样的回避者而言,他们要学会放下心里的防备,对爱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微信截图_20191007173343

 

以上五种恋爱人格,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或许非常自信、积极、淡定,

但有的人,或许可以在五个类型的人中,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的确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童年。

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更加了解自己的过去、了解自己性格的成因,变成更好的自己:

坚强、乐观、积极,在爱里不过分自卑也不过分自恋,拥有一段健康幸福的感情…

 

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j176ZoM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