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见看不见,却要治病救人?她想成为英国第一个失聪失明的医生

几乎每个认识Alexandra Adams的人都告诉她,因为着严重的视障和听障,所以她不能去滑雪。

她也爽快地承认,

“我的一只眼睛没有视力,另一只眼睛也只有5%的视力,所以在雪道上,除了白色,我什么都看不到。”

但她还是决定去滑雪了。

她找到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会在她滑雪的时候,通过助听器和蓝牙耳机为她指路,

“右边有冰块,向左急转弯……”

最终,Alexandra就是靠着这样的方式,征服了滑雪这项运动,甚至还加入了英国残奥队,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滑雪运动员。

19708816-0-image-a-13_1571083741181

而如今的她,也决定开始一项新的挑战,

对她来说,这个挑战同样充满了危险——

Alexandra决定当一名医生,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视障+听障的医生。

19708810-0-image-a-20_1571083806529

Alexandra一出生,就被医生诊断出有严重的视力问题(眼球震颤,白内障,晶状体脱落),

接下来的生活中,她的父母发现她对身边的狗叫毫无反应时才明白,她还有严重的听力障碍。

但Alexandra的父母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她的教育,他们夫妻俩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理疗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开明的思想去鼓励自己的女儿:

先天的残障,并不代表后天的一无所成。

 

为了让Alexandra能够更好的融入正常人的生活,这对夫妻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训练女儿。

因为听不到说话时的反馈,所以许多听障人士在学说话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障碍,发展到最后,可能就变得无法与旁人正常交流。

所以在Alexandra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开始有意地训练她学说话的能力。

在训练说话的时候,妈妈让Alexandra抱着一个气球,这样每当她开口发出声音的时候,气球都会随之震动。

靠着这样的方式,Alexandra终于能够非常流利地开口说话了。这在许多听障人士的身上,其实都是一件不能想象的事情。

 

而在Alexandra两岁的时候,她也得到了她的第一个助听器。

当时的助听器还很笨重,想要使用的话,还必须得把它架在脖子上。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助听器也变得越来越小巧和灵敏,

如今,Alexandra几乎已经摆脱了听力的障碍,甚至还能听到鼠标咔嚓咔嚓的点击声。

于是,在微弱的视力,和助听器的辅助之下,Alexandra终于开始能与世界交流了。

19708822-0-image-a-15_1571083751817

当她长大一点的时候,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够接受正常人的教育,而聪明的她也不负众望,考入了一个普通的学校。

学校还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助教帮忙抄下黑板的板书。

但也就在那段时间里,她被查出了严重的肠胃疾病,这让她动了超过20次大手术。

事实上在那两年的时间里,她已经被送进重症监护室15次了,

医生说她只有一个肾脏,患有哮喘和各种呼吸问题,还得进行肠胃手术。

总而言之,从2000年开始,她连续在医院里待了18个月。

这让她感觉糟糕透了。

这段时间里,靠着医生不断地安慰,Alexandra才终于振作了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决定自己未来要做一名医生。

19709162-7572663-image-a-21_1571084461092

不过,因为住院的时间太久了,所以Alexandra的学业都落下了。

于是她不得不进入一所专门的盲人学校去学习,

在这所盲人学校当中,与其说她学到了知识,更不如说她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技巧。

在那里,她学会了如何自己洗衣服,如何逛商店,如何生活,如何独立……

但学业这方面,就只能靠她自己的努力了。

 

之后,为了完成她当医生的愿望,Alexandra决定报考一个医学院。

对于她的决定,她的父母和残障学校的老师都是一半支持,一半担忧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而事实也跟他们想象得差不多,Alexandra申请到了一所美国最好的医学院的录取资格,学校承诺,如果她的成绩达到A就会破格录取,结果Alexandra拿到了三个A.

一开始,学校本来都要录取她了,她也不敢相信地一直在确认,“你们确定我的残疾没有问题么?”

她也一直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

 

结果就在11个小时之后,学校突然变卦了,他们称Alexandra的残疾太严重,只能无奈地放弃她……

Alexandra绝望了,明明自己离医学院已经近在咫尺,可就在这一瞬间,所有努力全部白费了。

接下来,Alexandra没报多大希望的,再次申请了英国的卡迪夫大学。

不过也许是时来运转,她终于被录取了,成了一名医科大学的学生。

_methode_sundaytimes_prod_web_bin_c194e934-e1f0-11e9-afea-487580a91b0b

但进入学校,却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事实上,在进入学校之后,Alexandra要面对的,是更多的质疑声。

在她入学的第一年,她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结果到了会场她才意识到,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她的拐杖。

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安感。

有人提醒她,注意桌角,不要碰伤自己。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她也没法分清,这些人是在质疑她,还是真的在关心她。

 

就这样,带着全屋人的质疑,Alexandra硬着头皮参加完了整场会议。

在会议结束之后,她为了证明自己的视力不会带来问题,她决定不带拐杖,自己走下楼去。

可这也并没有起到效果,周围的人都在看着她,窃窃私语,

“如果连门把手都找不到,她还怎么当医生?”

 

就是这样,人们没法想象一个有视障和听障的人成为医生,Alexandra说,她就是要改变这一点。

然而她的阻力并不仅仅来自学生周围,就连许多正式的医生和普通的病人,也会对她产生质疑,

在她来到病房实习的第一天,医生就告诉她,别去碰病人了,她应该呆在家里。

在她三年级的时候,还有一名资深的医生当面问她,

“你自己愿意接受一个残障医生的治疗吗?”

甚至还有许多病人直呼她是残废,在得知Alexandra是个医生的时候,他们还会大呼,“她会杀了我的!”

Alexandra很无奈,

“我不会杀人的,我甚至都没想当一名外科医生……”

Facetune_01-07-2019-22-49-56

可即便如此,Alexandra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Alexandra已经越来越能适应现在的生活了。

在平时,她主要是依靠助听器和盲杖,而智能手机的出现,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比如在餐厅点餐的时候,她会掏出手机,照下整个菜谱,然后把照片放大,再仔细地分辨菜单上的字。

 

除此之外,Alexandra也把科技的力量,融入到医生这个职业当中:

她有一个专门的听诊器,这个听诊器可以跟她的蓝牙助听器相连,这意味着她可以听见心跳声;

她也有一个专门的耳镜(医生用来检查耳朵的工具),这个耳镜可以跟她的手机相连,在拍下照片之后,Alexandra可以放大照片,仔细观察病人耳内的状况。

就这样,一边寻求着科技的帮助,一边锻炼着自己的医术,Alexandra已经度过了在医科大学的第四个年头。

stream_img

如今,Alexandra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了,考虑到医学院的高辍学率,Alexandra的成就已经着实令人吃惊了。

在学校里,从来没有老师给一名有视觉、听觉障碍的学生上过课,所以Alexandra也只能摸索着完成她的学业。

可到了现在,她也已经学会了缝合、抽血、导尿这些最基本的技能。

 

尽管因为视力问题,她在处理隐形缝线的时候显得有些困难,但她已经能很好地完成彩色缝线的任务了。

而且,或许是由于视力障碍的原因,她的触觉比其他的学生更为敏感,这对她完成抽血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甚至在某些老人病房当中,因为老人的血管太细,许多医学生还得专程来请Alexandra帮忙。

19097164-7518285-image-a-5_1569828125213

她说,

“医生从不孤单,每一个病人,其实都有一整个医疗团队在治疗。

比如在我值班的时候,我可以先做出临床诊断,但如果我想再度检查皮疹一类的疾病时,我就会去问问我的同事。

我知道因为身体的原因,人们会关注我不能做的事情。

但大家为什么不来多关注一下我能做的事情呢?

如果说我跟其他医生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的临床知识必须比别人更加丰富。”

Alexandra觉得,她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甚至比那些视力听力健全的医生还要好。

_106783001_mediaitem106783000

不过,尽管如此,在Alexandra实际获得行医资格之前,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因为健康的问题,现在她也只能做一名兼职医生。

回忆起自己学医的经历,她也承认,曾经别人的质疑经常会打击到她的自信心,有时候,她甚至都想不用拐杖,不用手机,不用那些科技器材了。

因为她不想让其他人对她评头论足的。

不过后来她还是想开了,这些东西既然能帮助她完成自己当医生的志向,那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几句话而放弃呢?

Alexandra已经做出了选择,她准备在未来专攻姑息治疗(对抗癌症的一种治疗方式)。

而且,她也在为这个未来不断地努力着。

19708806-0-image-m-19_1571083787588

在科技的帮助下,Alexandra其实已经完成了许多残障人士没有完成过的壮举。

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7572663/Britains-blind-deaf-medic-says-seeing-hearing-doesnt-make-better-doct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