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国际媒体都报道了一个偷猎事件:
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在肯尼亚东北的一个村庄附近,发现了两只长颈鹿的尸体。
一只大的,是长颈鹿妈妈;
一只小一点的,是它的孩子;
两只长颈鹿都是全白的,非常罕见。
从它们的尸体腐烂的状态来看,两只长颈鹿已经死了三个月左右了。
而它们的死因,是被偷猎者杀死的。
说起来,这并不是这两只长颈鹿第一次登上世界头条。
2016年1月时,在坦桑尼亚,有人发现了一只非常奇特的长颈鹿。
它看起来还年幼,是一个小男孩,头上有着金棕色的鬃毛,身上有着淡淡的纹路。
和其他所有长颈鹿都不一样的是,它的下半身几乎是纯白色的。
这种毛色在长颈鹿中非常罕见,照片发出后很快就引起了生物学家们的注意。
根据生态学家们的分析,这只小长颈鹿大概15个月大,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皮肤没有色素沉积,就像人类的白化病一样。
随着它年龄增长,身体会渐渐变成雪白的颜色。
显眼的白色可能会让它们更容易被狮子、豹子等天敌发现和捕杀。
但好在这只长颈鹿已经平安地活到了1岁多,度过了长颈鹿们最危险的阶段。
人们给这只白色的长颈鹿取名叫Omo,希望它能够健康成长。
因为Omo的独特外表,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非洲野生长颈鹿们面临的危机:
从2006年到2016年,非洲的野生长颈鹿数量急剧下降,三十年里减少了40%,有的地区甚至减少了95%,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减少以及人们的捕猎。
不知为何,近些年来开始有人希望吃“野生肉”,也就那些在丛林、草原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肉。
市场对野生肉的需求,导致不少偷猎者把枪口对准了容易捕杀的长颈鹿。
它们行动缓慢、攻击性也不强,比起备受关注狮子老虎等野生动物,捕猎时可能会遇到的管控、法律惩罚也小得多,所以就成了不少偷猎者们捕杀的对象。
这次Omo的出现,让当地的野生长颈鹿保护组织得到了不少关注和支持,研究人员们开始有资金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填补保护长颈鹿所需要的数据空缺。
就是在这样的支持和关注下,一年后人们在肯尼亚东北部又发现了两只白色的长颈鹿:
一大一小,旁边还有一只正常颜色的大长颈鹿,看起来像是一家三口在丛林里悠然漫步。
根据之后研究人员们的调查,这只成年的雌性长颈鹿应该就是Omo的妈妈,旁边那只应该就是它的另一个宝宝。
它正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幼崽,避免它遭到天敌们的攻击。
这段短短1分钟的视频发到网上后,短时间内观看量达到一百多万次。
之后一系列国际大媒体也都开始跟进报道,人们对白色长颈鹿的好奇,给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带来了不少的关注。
和Omo一样,这一对白色长颈鹿母子成为了当地的明星:
很多人为了看看能不能偶遇它们,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产业;
许多喜欢它们的人选择给当地的动物保护基金会捐款,支持研究人员对长颈鹿们的保护性研究;
因为它们的存在,当地的其他野生动物们所受到的关注、保护也增加了。
然而,尽管无数科学家、动物保护人员们一直在借机呼吁人们关注野生动物的困境、反对偷猎、禁止野生动物制品交易,但最悲伤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过去几个月,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很久没看到白色长颈鹿母子了。
他们派出工作人员前往不同的地点搜查,最终发现的却是它们的尸体。
不是人们之前曾经担心过的病死、不是被狮子豹子捕杀的,而是死在人类的手里,死在了偷猎者的枪口下。
目前,当地的县长表示,肯尼亚野生动物局已经针对此次偷猎事件展开调查:
“这是肯尼亚社会和保护区非常悲伤的一天,我们是这世界上唯一在照顾白色长颈鹿的社区。这次杀戮,是对保护区采取的保护稀有物种的行动的巨大打击,为我们继续支持保护工作敲响警钟。”
现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剩下最后一只白色长颈鹿Omo了。
人们不知道它现在怎么样了。
这件事媒体报道后,很多人也感到非常悲伤。
并不仅仅为了白色长颈鹿的死而难过,也是对偷猎者的自私和杀戮感到绝望:
无论经过多少呼吁,无论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无论是多美的生灵,他们都能痛下杀手…
“太悲伤了…心都碎了…无辜的动物被杀戮,只是为了满足有些人的狭隘的自我。”
“这是一个提醒大家支持保护组织的信号。保护组织的资源有限,能够保护的范围还不够大。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但是很明显犯下这样的杀戮的人没有。”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太可怕了。希望他们遭到报应!”
“太难过了,杀掉这样美丽的生灵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类比病毒还可怕”
希望Omo还好好活着。
也希望所有看到这个消息的人们,尽可能地支持保护组织:拒绝野生动物制品的交易,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们。
Ref:
https://www.awf.org/wildlife-conservation/giraffe
https://edition.cnn.com/2016/01/27/africa/white-giraffe-omo-leucistic/index.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vWK_sjeX4
https://edition.cnn.com/2020/03/10/africa/white-giraffes-kenya-poachers-trn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