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房间就突然把要做的事情忘了?因为门真的可以让大脑误删记忆!!

这是一种常有的事:
又是一个熬夜写论文的夜晚,明天就是论文截止日,你必须抓紧写完。
在抓了无数次头发,敲了无数次键盘后,终于,你把论文完成了。
你决定犒劳一下自己,给自己一点零食吃,于是你离开书房,进入厨房……
额……
你尴尬地看着冰箱,茫然地想:“我来这里干啥来着??”17-12.jpg

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门口效应”(Doorway Effect),就是人一旦进门,很容易把之前想做的事给忘了。

这听上去像是搞笑诺贝尔奖会研究的题目,但其实,“门道效应”在心理学界是一个严肃的研究话题。

心理学家们发现,“门口效应”在人群中普遍出现,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它也不是老年痴呆、健忘症,或者大脑受损的表现,而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把门当成情景记忆的分割点,以为之前那段记忆没用,清除了。

17-14.jpg

情景记忆是人类记忆中的一种,它指的是人对自己何时何地做何事的记忆。比如,自己在高中运动会上的英姿,自己曾经考砸的试,这些都属于情景记忆。

虽然人的时间是连续的,但情景记忆并不连续,而是分成一段一段的,有长有短,有重点,也有快被忽略的。

一直以来,心理学家们并不是很清楚情景记忆到底是如何被分段的,但关于“门口效应”的研究显示,改变人所处的空间(比如通过一扇门),可能是触发情景记忆分段的关键。

2011年,美国圣母大学Gabriel Radvansky教授找志愿者们做了一个实验。

17-2.jpg

他把志愿者们带到一个满是房间的地方,那里的房间分大小两种,大房间里摆着两张桌子,小房间里摆着一张桌子。

在所有的桌子上,都摆着一个小物品,志愿者们需要拿着一个鞋盒,取走桌子上的物品,放入其中,然后走到下一张桌子,把之前的物品取出来,再放入新桌上的物品。

17-1.jpg

(论文中展示的房间结构图)

当志愿者们在大房间时,他们只需要在同一个房间里完成物品转换就可以了;当他们在小房间时,他们需要离开,进入下一个房间,转换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授会询问他们此刻鞋盒里装的是什么物品,看他们回答得对不对,记录下他们的回答时间。

结果显示,当志愿者们进入新房间换物品时,回答的正确率和回答时间都明显差于在同一个房间里换物品的人。

教授又让志愿者们在电脑上的虚拟房间中换物品,效果一样,在不同虚拟房间换物品的人表现比同一个虚拟房间的人差。

上面两个实验可以说明,人在仅仅转换了房间的情况下,记忆力会明显变差,不管是真实的房间,还是电脑模拟出的房间。

17-15.jpg

教授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记忆编码”环境不同导致的,也就是记忆发生地和回想地不是同一个地方,导致人们提取记忆出现困难。

按照这个假设,只要让志愿者们回到原先的房间回答问题,效果应该和大房间的人一样。

但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志愿者从小房间出来,进入新房间,然后再回小房间回忆,效果仍然很差。
实际上,比直接在新房间回忆更差。

17-3.jpg

这就奇了怪了。
这说明,记忆编码环境不同,并不是人们记忆变差的原因。记忆变差,是因为“转变环境”这个动作出现了。

Radvansky教授把这称为“事件模型”(event model),即记忆以空间为单位进行打包,走入房间的大门后,会自动触发记忆分割。

门,就像是视频编辑软件中两个场景之前的切割。
在大部分时候,记忆可以从空间A顺利过渡到空间B。
但当人们在空间B的时候,想要提取空间A的记忆(在这个实验中,也就是回想自己在上个房间看到的物品的名字),会比较有难度,因为两份空间记忆会彼此“打架”。

有的时候,不是困难,而是忘了,因为“事件模型”中的记忆都是短暂使用的记忆,一旦转换环境,大脑会认为之前的记忆没什么用。
如果人的大脑很累,信息已经很多,那么旧空间的记忆会被大脑清除,减轻大脑负担,结果造成人们的记忆断层。

出现“门口效应”,就是因为大脑按惯性将一件事按空间分割(实际上不需要,因为那件事是连贯的),然后误以为之前的记忆不重要,清除了。

17-16.jpg

有意思的是,“门口效应”不光出现在真实和虚拟的空间里,人们仅仅靠想象一扇门,也能出现同样的效果。

2014年,Zhchary Lawrence和Daniel Peterson两位心理学家做了一场实验。

17-5.jpg

他们请志愿者们去一个大房间里转悠,有的志愿者看到的是一个空旷的房间……

17-7.jpg

有的志愿者看到的是一个被黑布分割出的房间。

17-8.jpg

这实际上是同一个房间,后者除了加了块黑布外,没别的不同。

他们让两组志愿者在房间里走一分钟,记住房间的样子,然后给他们看一张画,记住画的特征。

17-10.jpg

(心理学家们用的抽象画)

之后,他们让志愿者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从房间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睁开眼后,从10张画中选出自己之前看到的画。

结果显示,想象自己穿过黑布的志愿者们,正确率比没有黑布的志愿者们低。

17-9.jpg

对,仅仅只是想象,一扇虚无的门就表现出威力了。

既然门这么厉害,那怎么确保自己不会忘东西呢?总不能不走门吧?

17-13.jpg

方法也是有的。

如果穿门前害怕自己忘事,可以写在纸条上手里拿着,或者拿个相关的物品,等穿门时真忘了,就低头看一眼自己拿的东西,会比较容易想起。

如果嫌麻烦,平常也可以在各个房间之间来回穿梭,让大脑习惯它们,最后把它们当成同一个空间看待。

如果还觉得麻烦,那么就在开放的环境中办公学习吧,没有门,就没有失忆。

当然,还有一个最最简单的方法:
别管那么多,忘了就忘了。

认真的,因为会被忘记的信息,本来就不怎么重要,没必要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
能想起来最好,想不起来也没事,
如果实在懊悔,下次就多加一点点注意力呗。

ref:

How walking through a doorway increases forgetting
https://www.forbes.com/sites/daviddisalvo/2015/01/22/yes-walking-through-a-doorway-really-does-make-you-forget-heres-why/#42391b2d59c6
https://medium.com/the-haven/how-to-avoid-suffering-from-the-doorway-effect-c19108257f0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8792680_Mentally_walking_through_doorways_causes_forgetting_The_location_updating_effect_and_imaginat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51117912_Walking_through_doorways_causes_forgetting_Further_explorations